李夏茵醫生——擔當守護的使命
李夏茵醫生——擔當守護的使命
甄妙琴 (’90)、陳玲玲 (’94)、譚凱欣 (4E)
從醫歷程
剛於今年7月被特區政府委任為醫務衞生局副局長的李夏茵醫生 ('89),1991年於英華中七畢業後,入讀香港大學醫學院,1996年大學畢業便加入醫院管理局 (醫管局) 工作,晉升至策略發展總監,負責策略及服務規劃、建院計劃、基礎醫療服務策劃等。我們有幸在李醫生獲委任前跟她作訪問。
行醫初心
過去有不少醫管局的醫生因著不同原因離開公營醫院,加入私營醫療機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李醫生一直於醫管局工作?李醫生坦言自己受到家庭和英華的影響,從來沒有想過要轉到私家醫院工作。因為家人身體不好,李醫生自少希望幫助有病的家人,這成為了她行醫的初心;同時,英華對學生塑造的價值觀及校訓「寸陰是惜」亦對李醫生影響深遠,在人生有限的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比名成利就更為重要。李醫生不希望看見有病人因為缺乏資源而無法得到適切治療,她行醫至擔當行政管理工作多年,更令她深信公營醫療系統有其不可取替的重要性。基於種種原因,她因此一直非常享受留在醫管局工作。
疫情來勢洶洶 不斷迎難而上
早前第五波疫情非常嚴重,確診者數目破紀錄,公立醫院病房爆滿,有部份病人更要在醫院門外露天等候求診,私家醫院又一度拒絕接收發燒或有新冠病徵的患者,公共醫療承受巨大的壓力。李醫生作為醫管局其中一名要員,如何應對?李醫生坦言,第五波疫情跟早前的疫情有很大分別,當時疫症在社區爆發,很多長者染疫,情況令人擔心,可幸大部份年輕人和中年人已經接種疫苗,減低了病毒傳播。加上新冠口服藥及時抵港,開展了香港抗疫的新局面。她當時策劃啟動確診個案指定診所,由診所醫生治療有較輕微感染徵狀的社區確診病人,從而把住院資源留給更有需要人士。另外,她亦協助開設疫苗安全門診服務,為擔心接種疫苗的人士提供評估服務,提高市民對疫苗的信心,以推展新冠疫苗接種。李醫生亦督導改善現有醫院病房的空氣系統,以增加負壓病房接收染疫患者。
學生會會長 最好的裝備
疫情已經持續兩年多,抗疫工作就如逆境求存,加上醫管局各項艱巨的策劃工作,李醫生如何一一解決?原來李醫生曾經是英華學生會會長,這個經驗對她行醫及擔任管理層職務有莫大幫助。她認為做學生會會長講求承擔、為別人服務的心志及良好的時間管理。學生會各項活動都需要預先策劃,為了向同學提供最好的服務,學生會成員少不免要犧牲自己溫習及玩樂的時間預備各項繁瑣的籌備工作,但看見同學開開心心地參與學生會活動,令她明白及體會,若每一個人都為社會作出貢獻,社會會變得更好。她擔任學生會會長的經歷,除了豐富她個人的履歷,更重要的是價值觀的建立,透過為同學服務的經驗,奠定為市民服務的志向。
行醫的苦與樂
李醫生強調做醫生是一件相當具挑戰性的工作,她做實習醫生時,曾經半夜三點還要穿梭於不同病房為病人抽血,身體累極了,索性就跟一同值班的同學蹲在醫院走廊休息。李醫生也分享了她難忘的經歷,在她實習時曾經接生一名嬰孩,產婦笑著要李醫生當兒子的「契媽」,之後還一直把兒子成長的照片發給她。李醫生在明愛醫院內科病房工作的時候,有位90歲的婆婆每次見到李醫生都會請她喝維他奶。李醫生被調到別的病房後,從護士口中得知,婆婆還常常會拿着和李醫生的合照到處找她。後來婆婆離世,令李醫生感嘆人生無常,每一次醫生和病人的相遇都是一個美好的邂逅,因為醫生在病人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幫助他們,這正正就是醫生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