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由檔案開始:專訪蔡長貞及施清

張明意 (’99)、翁菡馨 (’23)、汪芓穎 (6C)

一說起「檔案管理」,相信大家腦海內立刻浮現出一幅圖畫:在狹小的檔案室裏,排列著高高的書櫃,上面整齊有序地擺放著資料夾、各種古舊文件藏匿其中,為這份職業增添了一抹傳奇色彩。這一次,我們有幸採訪了兩位從事檔案專業 的英華校友──蔡長貞 (Sarah) (’76) 及施清 (Bonnie) (’82),一起來深入了解這份神秘、精深的工作吧!

有緣遇上

兩位校友與這份專業的相遇滿是驚喜。Sarah在澳洲完成碩士課程回港後,偶然申請了一份與歷史檔案相關的工作,便從此和「檔案管理」結下不解之緣。她是香港立法會秘書處檔案館創館的總檔案主任、國際檔案理事會 (ICA) 法律專家執行委員會成員,以及ICA檔案國際發展基金 (FIDA) 受託人。Bonnie加入太古集團初期是貿易部的秘書,後來轉升至公共事務部擔任助理經理。集團為慶祝二百週年慶典做準備時,有見搜尋舊檔案不易,遂委託其成立企業檔案部門 (太古歷史檔案部),專責收集及管理集團旗下在香港及亞洲公司的歷史檔案。

檔案館的服務面向

兩人雖然同以檔案管理為專業,但彼此的工作性質相差甚大。Sarah為公營機構服務,受眾者廣泛,例如導演為創作,律師為案件,市民為尋親,都會需要檔案館的服務。她分享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概念﹕「檔案的生命週期」,意即一份檔案會經歷產生、鑑定、接收、分類和整理等程序,而檔案館會照顧其一生,負責將它們永久保存、解密和提供使用。Bonnie為企業歷史檔案部門服務,由於集團的業務跟衣、食、住、行息息相關,因此收集回來的檔案,既反映了集團業務的成長,又反映香港人在這幾方面的部份轉化和更生。

Bonnie (左) 和Sarah (右)

檔案不會說謊

在訪問中,Sarah指出歷史的撰寫可以因寫史人的觀點及記憶或有偏差,但真確的相片、地契、政府的官方文件卻能引證、反駁及填補歷史的「缺口」,有助了解真相,所以保存檔案及提供使用,不單是一項公眾服務,也是保育文物和維護權益及 歷史文化的工作。

二人合攝於1926 校史館開幕禮上

以專業回饋英華

兩位校友都先後參與了「1926小屋」(校史館) 小組的籌備工作,包括研究和整理檔案、策展和挑選展品等。Bonnie 表示,很感恩許多英華校友一呼百應,積極地捐贈自己與英華之間的信物作展覽,讓整個小屋充滿活力和色彩。Sarah認為透過人、事和物更可追溯歷史,連繫感情,小屋正正是一個絕佳載體,現在的人能夠通過它得知前人的故事、感知她們的悲喜。1926小屋便由此串連起眾多英華學姊學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