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如常之不同

許夢怡 (’06)

落筆的這個月,即將迎來我到達新加坡的兩週年;
落筆的今日(9月1日)是新加坡總統大選;
落筆的今年, 是我離家後、在疫情後第一次回香港;
落筆的一年前,我剛好第一次中了COVID, 無病徵但打亂了我的旅遊計劃。

一切如常

一直回帶到2021年的夏天,一個突如而來的 offer 把我從香港帶到新加坡。決定得匆忙,前後兩個月就到了新加坡,剛到的第一個星期用三天找房子,第二週就上班去了,兩週後再次 lock down,全面 work from home,沒打疫苗的不能在餐廳吃飯,連商場都進不去,而我就在這個千變萬化的環境中安頓下來了。我沒有什麼適應期,一個人生活的時間,所有事都好像很熟悉。回想剛到埗的頭幾天,總覺得我好像只是坐上一趟很遠程的巴士,到達目的地, 隔天起床然後上班去,一切如常。

找不同

但有很多事情,我是在重返辦工室,認識了新同事新朋友後才慢慢有所體會。大家都說新加坡和香港很相似,也總以為很近,那我就來分享幾個我覺得same same but different 的地方:

1. 喜歡旅行;但現在日本台灣對我而言是中長途

住在新加坡的人都很喜歡旅行。作為疫後開放得最早的亞洲國家之一,在我第一次回香港之前,其實已經去了好幾趟旅行,包括歐洲、東南亞地區等,習慣了不戴口罩,也習慣身邊總有人旅行回來確診COVID。新加坡到香港的航程需要4小時,說長不長,但也不短,每當朋友相約即興短途旅行,我都要解釋新加坡到日本要7個小時,到台灣要將近5個小時,而到英國卻是一樣的13小時,這些…都是現在我們的距離。

香港旅遊發展局辦的展覽,有很多香港人到場支持。

2. 多元文化;但在這裏我學會了更多有意識地去表達尊重

在新加坡,雖然78%的人口都是華人,但一切的政策都保障不同種族的人能得到公平的待遇。公眾假期考慮到社會上各宗教與種族而平均分配,地鐵路線圖及廣播也有不同語言,更會考慮到有些老人家不懂英文,在個別的地鐵站裏會有相應的語言廣播,例如他們在牛車水 ( China Town) 地鐵站內便用了英文、華文、廣東話及福建話作廣播。如果出外聚餐,我們都會注意群體中有沒有伊斯蘭教的朋友。如有,一定要選Halah(清真食品)的餐廳,在熟食中心交還餐具時,亦會分開收集Halah和non-Halah的餐具,大家去旅行時千萬不要放錯,因為這是對伊斯蘭教教徒的尊重。

3. 五光十色的大城市;但多了些綠化,少了一份壓迫感

第一次來新加坡是為了工作,同時亦是一名旅客,去的地方、各種體驗都跟生活在這裡很不同。兩年前初到埗時對新加坡的第一印象就是——很好的城市規劃,走在街上四處都是花草樹木,主要街道繁華熱鬧,但拐過彎就馬上進入平靜的住宅區。組屋(公共房屋)會建設有蓋走道至地鐵及巴士站,讓市民不用淋雨。雖然新加坡沒有像香港一般多樣化的山徑,但四處也有海濱長廊或郊遊徑,適合市民日常散步或跑步。

可愛的社區活動,例如在東區海濱公園定期會有貓主人聚會。

平淡安好

不遠不近的距離, 讓我有好幾次接待到來出差或旅遊的朋友的機會,也因為今年返港次數多了,感覺也靠近了一點。很多人都問新加坡生活是不是很沉悶,可能我在香港也不是一個生活多姿多彩的人吧,覺得只要明天一切如常,便平淡安好。

徐惠珊老師 (右) 到訪送上的畫作
英華同學來新加坡出差,帶來了最愛的香港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