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校友、教師到校長── 專訪祝慧勤校長
從校友、教師到校長── 專訪祝慧勤校長
張明意 (’99)、彭婉琪 (6C)
前言﹕2025年是英華關鍵的時刻。我們既慶祝建校125年,也迎來第九任校長。今期校友會通訊有幸專訪祝慧勤校長 (’05),了解她對教育的抱負及英華發展的期許。

Miss Chuk的教學路
眼前的祝校長精神飽滿,親切地分享她在教學路上的經歷。
在英華完成了中學課程後,Miss Chuk(同學都這樣稱呼她)進入香港大學,立志成為一名老師。畢業後第一年便返回英華,正式成為「老師」,記憶猶新,因為第一年教學,便要做班主任,由大姐姐變老師,要同時任教歷史、英國文學、英文閱讀科等……要學習身份的轉變,又要準備教學材料、建立老師的原則和教學方法。
在英華一年後,她便離開了。其後的14年,她服務過三間學校。從播道書院的英文科科主任、統籌學校的紀律;到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中學的英文科科主任、學校行政委員會成員、主理學校的語文科教程;再到港澳信義會慕德中學的副校長(教與學)、英文科科主任、主理資優教育、學校閱讀發展及推廣、管理學校的人與事等……每一項工作,都為她帶來了學習和施展抱負的機遇。
她坦言,當初離開母校,心裡非常不捨,但原來每次的離開,都是為了讓她認識更多,涉獵更廣,是能力、視野與識見的提升,是一個彌足珍貴的歷練。
她說﹕「上帝總會帶我到下一站。」
英華,是屬於眾人的
被問到擔任校長,有何教學理念及計劃,Miss Chuk堅定地指出,英華是屬於眾人的,而信仰令她知道,她是神的僕人,要侍奉及信靠祂。因此,在英華的第一年,她會聆聽每一位老師、同工、家長、校友及同學的意見,延續英華良好的文化和傳統,跟不同界別的持份者連結,鞏固大家對英華的支持。她相信,在跨世代的溝通下,英華同人定可互相砥礪同行。

新世代下的教育抱負及任務
Miss Chuk表示,當下社會對學校的期望甚殷,學校既要做好課程教育、學生的升學就業規劃,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精神健康,提供全人發展,共同探索人生的價值及意義。她認為在新時代下,我們不應該只著重提升學生的學術表現,更要訓練學生的組織能力、領導才能、性格素質。
她回想自己就讀英華時,積極參與課外活動:基督徒團契、合唱團、集郵社、野外定向等……每一項活動都別具意義,是心靈、信仰、興趣、能力的培育,是建立團隊及領袖精神的良機。而這種團隊及領袖質素能力的提升,跟學業發展從不互相矛盾,相反,多元的學習活動能刺激同學的理解力及視野,從而加強學習動機,轉化成學術能力,確立處事原則及人生志向。

彼此互勉,奮勇前行
她以「光」為喻,說明自己對英華及教育的期許。從信仰而言,她相信上帝的「光」會提供指引,照亮黑暗,讓我們同心前行。而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她希望感染學生去打破思想限制,奮勇前行,綻放生命的光芒及不同的可能性,成為具前瞻性、勇敢的英華女兒。在社會上,她期盼英華同人能成為社會的「光」,在社會上發揚善良、真誠、可靠的氣質,好好擔負事業、家庭、社會及人生的不同角色。

凝聚信念.迸發光芒
在此歡迎Miss Chuk 回歸英華,成為我們的新任校長。
我們深信,在跨世代的「英華大家庭」彼此支持下,Miss Chuk定能帶領英華「凝聚信念」,同心同德;讓學妹在學習、成長上發熱發光,「迸發光芒」。
